“三农”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。日前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对“十四五”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、主要目标、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。其中提到,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、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等,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中大有可为。
在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方面,将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强定位观测体系、资源生态监测系统建设,聚焦智慧农业、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,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;加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,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,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领军企业;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。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。
在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方面,将加强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研发,加强大中型、智能化、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,打造农机装备一流企业和知名品牌,攻关突破制约整机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、关键材料和重要零部件;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,加大对智能、高端、安全农机装备的支持力度,发展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等农机服务新模式。
在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方面,将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,加快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在农业农村领域中的应用,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地区水利、公路、电力、物流、环保等基础设施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,开发适应“三农”特点的信息终端、技术产品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,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;发展智慧农业,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,推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,建设数字田园、数字灌区和智慧农(牧、渔)场;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,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,推进“互联网+”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,深化乡村智慧社区建设。
《规划》指出,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十个战略导向,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,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,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,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,有序推进乡村建设,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,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,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。
《规划》提出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、一并推进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保供固安全、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,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,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全面推进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,加快形成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、协调发展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,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
《规划》明确,到2025年,农业基础更加稳固,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,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。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,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展望2035年,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。
《规划》安排了七方面发展任务。一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,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。二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,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三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。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建设宜居宜业乡村。五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,建设绿色美丽乡村。六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,建设文明和谐乡村。七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
《规划》谋划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、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提升、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九方面五十八项重大工程、行动和计划,提出了畅通城乡要素循环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改革措施,并要求健全落实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。
来源: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